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ultimate-block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home/xs896438/suphys.com/public_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风、天空与海洋 – 青空のカナタ

风、天空与海洋

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 ——德彪西

以本文悼念逝去的b站up主六芒星的小屋,同时也想整理一下自己喜欢民谣的什么地方。

熟悉我的人也许知道,我最喜欢的音乐是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类型,东北亚的蒙古民歌,我国古代的民乐,日本的民谣演歌,跨越帕米尔高原的土耳其音乐,再到最为流行的欧洲中世纪、凯尔特和北欧民谣。民谣这一音乐的魅力在于叙事性,无论其如何演变,有一点是永恒的:既然条件为民族,那民谣一定着眼于身边,叙事性必为主体。

叙事这一特性便意味着其含有丰富的内容,例如挪威和爱尔兰的民谣多是歌颂自然风光或是来源于神话史诗,又比如欧洲中世纪的歌谣大多为颂歌,或是记录民间故事。我喜欢它们的原因在于这种音乐是自然而然从情感中产生的,而非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其在悠久的历史中传唱又会因当时的社会背景演化出无数个不同的版本。由Sarah Brightman演唱的几乎可以说是最有名的一首中世纪民谣《斯卡布罗集市》,其起源就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有人考证认为其起源与1670年的一首苏格兰民谣“The Elfin Knight”。依照gpt老师的回答以及之后一些原始资料的查询,到18世纪末期时斯卡布罗集市已经有了数十个版本,而如今传唱版本的副歌“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可能是起源于一首英格兰儿歌性质的民谣“Riddles Wisely Expounded”。其主要讲述了一名年轻的女性和魔鬼的对话,女子通过她的智慧化解了魔鬼的种种难题。这些难题中通常包含一些哲学、宗教或者是道义上的问题,可以很大程度的体现出古英格兰人的哲学世界观。话说远了,看,仅仅通过一首民谣,我们便可以翻开英格兰历史的一页,衍生出如此多的新故事。(这里插一句,比起Sarah Brightman的版本我更喜欢Aurora那一版的史诗感。)

民谣的类型多如繁星,而六芒星的小屋所搬运的曲子多为欧洲的民谣,因此我今天还是把重心放在欧洲这边。虽说我也很喜欢南美,蒙古,日本的民谣,但这次先按下不表。

回到欧洲民谣这边,按我所听过的歌曲大概可以分为自然叙事以及历史叙事两类,虽说很多并非从古代流传下来,但多改变自某些自古以来的传说和曲调。这不由让我想到了喀山,也就是如今的俄罗斯鞑靼共和国的一首《Песнь-плач о Сююмбике》。歌名的大意为The sad song of Söyembikä,Söye mbikä为喀山汗国的末代皇后。

值得千百年传颂
喀山中心矗立着一座宣礼塔。
人民和国家的命运
我们必须在心中铭记。
神圣地记住过去而生活,
这就是我们为何而活?
你在我们心中的Hanbik,
美丽的Söyembikä。
Söyembikä的歌声传来,
她深邃河流的泪水。
回声穿越岁月传递给我们,
Söyembikä在哭泣。
Söyembikä唱着她的歌,
召唤我们了解历史的深度。
保加尔的土地,神圣的土地。
一缕光芒照耀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尖塔上。

这首民谣的故事背景为喀山汗国被伊凡雷帝围攻,虽然皇后带领人民尽力反抗但仍不敌沙皇的铁骑,最终Söyembikä和她的孩子作为人质被俘获到了莫斯科。其通过悲伤的旋律和歌词,表现出Söyembikä的苦难和她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情感。注意,歌中的克里姆林宫并非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而是喀山汗国的城堡。看到这里也许会想,为什么人们会歌颂一个末代皇后?虽然作为鞑靼语的民谣缺少详细的资料,但自己去挖掘一些口口相传的事情才显得更有趣。特别是在Youtube的评论区里,可以看到许多鞑靼人对自身民族的骄傲。“如果没有Söyembikä的传说,就无法想象喀山和鞑靼文化。歌曲、诗歌、节拍、爱情故事甚至歌剧都致力于塑造她的形象”。借由此我还找到了另一首关于Söyembikä的歌曲:《Кайт, Сөембикә》,意为快回来吧,Söyembikä。

夜幕降临我的喀山,
我仰望天空寻找你。
蓝天中月亮在哀诉,
仿佛在哀诉Söyembikä。
月亮在蓝天中哀诉,
喀山依旧等待着你。
成为我命运的主人,
请回来吧,
Söyembikä。
Söyembikä……春天在想着你中度过,
秋天因思念你而到来。
夜晚不再化作雨泪,
是你在哭泣, Söyembikä。
岁月流逝,悲伤解开,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我们的命运与你同在,
永恒不变, Söyembikä。

看, 我们可以通过民谣,去感受到鞑靼民族传承数百年的情感,这是何等的浪漫。

同样,民谣可以很好的传承一个民族的哲学观以及世界观。如果把目光放置于辽阔的北欧,一片自古以来的蛮荒之地之上,我们同样能发现北欧民谣也带有这强烈的叙事性。北欧因其丰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地浓厚的精灵信仰体系文化。精灵信仰,简而言之包含了三个要素:万物有灵,自然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对于听过一些北欧民谣的人们一定会觉得,正是三个要素构成了北欧民谣的主题。作为北欧的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Poetic Edda》是许多神话史诗的来源。比如现在许多和女武神相关的衍生作品其实都来源于有名的《Sigrdrífumál》之中。相传凡人英雄西格尔德在击败巨龙法弗尼尔后发现了被囚禁在火焰山中的女武神布伦希尔德,女武神感激西格尔德的帮助,并传授给西格尔德符文、预言和祭祀的知识。类似的神话史诗经常通过某个假想的神话故事展现出古代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再比如同样在《Poetic Edda》中,有一篇名为《Grottasöngr》的诗歌,其寓意为格罗提之歌或者被根据古挪威语翻译为磨坊之歌,这首史诗很好的展现出古挪威人对海水是咸的这一现象的理解。

稍微有点扯远了,说回音乐的事。法国乐队SKÁLD 就根据《Grottasöngr》改编出了《Grótti》这首北欧民谣,歌的叙事便是基于Edda的神话内容的后半部分。我得强调一下,我刚才所提及的民谣并没有限制它的创作时期,而只提到其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我不是个遵循原教旨主义的人,所以在我看来只要包含了民族文化的歌曲统统可以认为是民谣,甚至在我看来民族文化想要得到较好的传承其一定要接受现代化的改造才能让更多的人们去接受它。《Grótti》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制作是现代的,使用不少现代乐器。不过观察其曲调可以发现音乐采用了中古音乐中常见的Dorian小调,歌中存在感很强的鼓声可能是来源于祭祀时的舞蹈节奏,同时乐器中仍然采用了长角号和口琴这类挪威民族乐器。对于歌唱技巧,可以听出歌中有低沉的类似于呼麦一般的声音,这其实是斯堪的纳维亚牧羊人在牧羊中的呼喊声,是很典型的挪威民间音乐技巧kulning。这种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使歌曲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同时符合了现代人的音乐审美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这样的民谣,古代挪威人对世界的诠释便可以生动的浮现在眼前,这对于喜欢理解古文化的我来说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民谣就像一阵清风,辽阔的天空和无垠的海洋,它可以将思绪如同一片树叶那样带至世界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这便是在我看来最高的艺术。

我来总结一下民谣吸引我的地方:其一,透过民谣可以为我带来一个了解历史文化的机会。其二,民谣得以让我感受最淳朴的民族情感。其三,民谣能让我看到一个奇妙且淳朴的哲学和世界观。

能让思绪在风中飘浮,这便是自由。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